一、基本情况
茅坪镇位于锦屏县东北角,距县城9公里,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1748亩。辖3个行政村,40个村(居)民小组,1473户,5126人,全镇苗、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清水江沿江而上可达锦屏县城、三板溪、文斗、剑河等地,顺水可达三门塘、洪江、洞庭湖,茅坪库区可行百余吨级机动船。省道S311穿境而过,锦屏5路公交车从锦屏客运南站直达茅坪阳溪,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茅坪镇党委、镇政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按照“千家木商·传奇茅坪”的形象定位,以“一山一水一园一镇”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森林人家”特色民宿,将茅坪古镇打造成为木商文化旅游胜地。
二、历史沿革
汉代以后,茅坪即成为下游汉族木商的重要落脚点。清雍正以前,茅坪镇地域阳溪、宰大溪、亮江大寨;民国3年(1914),茅坪设团防分局,下辖茅坪上下两寨和高炭、大段溪、姊妹岩;阳溪、宰大溪;民国19年(1930),开始设立乡镇,茅坪建镇,1950年1月,锦屏县人民政府建立,茅坪镇为锦屏县第一区三江镇管辖。1953年民主建政时,恢复茅坪镇,并将原属三江镇第12村的冲烂、平头、地棉、溪口、登甫、袍带溪6个寨子析出,组成新建村,划归茅坪镇管辖。1957年1月,撤销茅坪镇,设茅坪片。1958年1月,恢复茅坪镇。同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茅坪镇改为茅坪人民公社,各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原村民小组改为生产小队。1984年,撤销茅坪人民公社,建立茅坪乡,同年8月,改茅坪乡为茅坪镇。199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设置茅坪镇。2023年底,茅坪镇下辖茅坪村、阳溪村、新建村3个行政村,共计40个村民小组,全镇1473户,5126人。
三、红色传承(名人传记)
龙大道
龙大道(1901-1931),原名康庄,字坦之,茅坪上寨人。光绪二十七年11月生。3岁时生母去世,由继母吴荷翠带大。清宣统三年(1911)春,龙康庄进入中国同盟会会员吴志宾、黄竺笙在茅坪创办的新学校,受“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的教育思想影响。1916年于王寨高级小学毕业,进入天柱中学深造。1919年乘坐乡亲的木排沿清水江下至武汉,就读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结识教务主任恽代英并受其影响,参加武汉地区的学生爱国运动。1922年冬,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此间,聆听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等革命先声讲演,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开始研究革命理论,接受共产主义学说。1923年11月22日,经张其雄、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激励自己走上光明道路,他改名为“大道”。
1924年9月1日,龙大道等一批共产党员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同时接受军事训练。次年6月,大道奉令回国,在上海总工会曹家渡办事处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5月,他担任中共曹家渡部委书记,兼任部委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不久调任上海总工会组织部干事,分工负责工人纠察队的组织训练工作。10月23日,中共上海区委下令举行武装暴动,大道负责指挥闸北地区的武装起义。由于准备不周,起义未能成功。
1926年,大道经闸北丝厂女工代表赵群一的介绍,结识在上海景贤女中读书的宁波姑娘金翊群(共产党员,先后担任过宁波地委妇女部长、妇女委员会书记等职)。共同的志向和目标,将他俩连在一起。他们俩感情笃深,不久喜结良缘,建立家庭。
1927年1月,大道担任上海总工会主席团成员,上海职工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2月,上海总工会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大道领导南市区、闸北区工人,与反动军警展开激烈巷战,因遭受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接着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中央改组上海区委,成立主席团。设置经济斗争、交际、纠察三部。大道为经济斗争部负责人,参加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主持的第三次武装起义作战计划的制定,为闸北区指挥之一,亲自分发上海总工会行动命令。3月21日,经过36小时浴血战斗,上海工人阶级的武装起义取得胜利。3月28日,上海总工会召开会议,大道被推选为经济斗争部部长。4月2日,上海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清党”会议,决定将陈独秀、毛泽东、恽代英等197名共产党人“必须先行看管”,“制止其活动”。大道被列入黑名单。4月12日早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游行工人、学生和市民,街道横尸遍地,龙大道受伤。25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登报悬赏一千元银洋缉拿龙大道,他被迫秘密转移武汉。4月27日至5月9日,大道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9日至23日,率领上海工人代表团参加在汉口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四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与王荷波等起草《经济斗争决议案》,并在会上报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经过,控诉蒋介石“四一二”屠杀工人的血腥罪行。会后,大道留在武汉全国总工会及湖北省总工会,与刘少奇、林育楠、向警予等一道工作。后任湖北省委第三区区委书记。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活动转入地下。为了保护一箱子组织活动经费,他时常告诫妻子:“必要时,要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它们。”在险恶斗争环境里,大道深入群众,秘密开展工作,到汉阳兵工厂为洪湖革命根据地筹措一批武器弹药。8月,大道化名为“赵庄”去汉阳兵工厂组织罢工,不幸在一家茶馆和地下交通员接头时被捕。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要大道的妻子金翊群去探监,转告他“要做一个坚强优秀的共产党员!”大道听后万分激动。临别时,大道用诗话别妻子:“身在牢房志更强,抛头碎骨气昂扬,乌云总有一日散,共庆东方出太阳。”嘱咐妻子把他的决心转告向警予。后经党的组织营救,大道等几十个难友越狱成功。当时,党组织劝大道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他说:“敌人已经强迫我休息了九十多天,我要加倍地努力工作,来弥补我在坐牢这段时间给革命工作带来的损失。”为了便于工作,大道把产期临近的妻子送回宁波娘家。这年冬天,大道与张浩、欧阳梅生等组成中共的汉阳县委,继续领导汉阳工人斗争,大道负责工人运动。机关设在梅生家,由其妻陶承及子女做照料和掩护工作。梅生因忙于革命工作,未能送其已满14岁的儿子龙立安上学。大道对陶承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让他们学习文化,懂得革命道理。”从此,大道兼任“义务教员”,让立安从小受到革命启蒙教育,后来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3月,大道回上海,夫妇见面。将刚出生一个多月的长子龙支雯留在宁波由外婆抚养。当时,在上海召开的有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参加的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组织上决定龙大道为新省委8位领导人之一,担任工人部长。5月,大道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先后以中学教员、小商人、雕刻工人、煤窑工人等职业作掩护,深入台州、黄岩、温岭、温州等地视察和指导当地党组织的工作,并组织工人为提高工人地位、增加工资、改善生活而斗争。是年底,中央调大道回上海,以“特派员”身份赴芜湖、安庆、六安、奉化、棠岙、镇海、蟹浦、景德镇等地巡视和领导工人运动。
1930年1月,大道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上海市各界人民自由运动大同盟主席及党团书记。先后领导了浦东日华纱厂和闸北、虹口丝厂的罢工斗争。6月,由于大道与何孟雄、林育楠、李求实、欧阳立安、张金保、罗章龙等多次向党中央和共产国际反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被扣上“机会主义”“取消派”等帽子,受到打击、排斥。是年春天,大道的父亲赴上海看望儿子。大道取出珍藏多年,由汉阳工人赠送的皮袍,奉给老人,然后偕妻子与父亲照相,这张照片竟成父子、夫妇最后的合影,也是现在能找到的唯一相片。
1931年1月17日,全国苏维埃和江苏省委的领导人分别在东方旅社和中山旅社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问题。大道从杭州赶到上海参加。由于叛徒出卖,两处15位与会人员全部被敌人“联合行动队”逮捕。敌人抓走龙大道等27名共产党的重要干部。19日由公共租界特别法庭引渡到南市警厅路国民党上海市警察总局的看守所,24日移解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被囚于2弄3室。大道脚上戴着重达10公斤重的“半步镣”,备受酷刑,但仍沉着应对,奋力斗争,给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了一份长篇报告。1931年2月7日深夜,风雪交加,敌人以移解南京关押为名,将戴手铐的大道、林育楠等24位共产党员骗出牢房,拉到牢房后的旷地上,挨个核对照片后用排枪将他们杀害,遗体弃于警备司令部围墙外方塔旁预先掘好的土坑中。龙大道时年30岁。
大道等人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后,地下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揭露国民党法西斯暴行。《红族》和《海光报》发表消息,4月25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办的《前峭》月刊,对这次屠杀进行揭露。共产党中央为24烈士举行追悼会,周恩来为纪念死难烈士发布中央通告。
1950年5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经多方调查,将龙大道等24烈士忠骸挖出,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2001年,锦屏县委、县政府在烈士陵园竖汉白玉龙大道塑像,高10米。2015年黔东南州文联主席陆景川出版纪实小说《龙大道传》,详细讲述龙大道的生平事迹。
龙 云
龙云(1903-1936),苗族,清光绪二十九年出生于茅坪上寨排夫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先后在茅坪初等小学、锦屏高等小学和天柱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当过两年排夫。1919年,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龙云深受影响。1926他参加王天培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投身北伐战争。次年王天培被害,第十军解散,龙云加入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同年考入彭德怀、黄公略等共产党员主办的随营学校,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转战湘赣边区的浏阳、修水、铜鼓、萍湘等县,12月龙云随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
1930~1934年,龙云先后任红八军第四师一团团长、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湘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等职,其间被派参加瑞金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1930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龙云升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师长,率部参加反“围剿”。在他的指挥下,全师奋勇作战,全歼国民党18师,活捉师长张辉赞。此后,相继参加第二次、三次、四次反“围剿”,打了几个大胜仗,受到总司令部的嘉奖。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惨重,大部分革命根据地丧失,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7月下旬,中央决定湘赣区的红八军和湘鄂赣区的红十八军组成红六军团,率先突出重围到湖南中部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以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同时为中央红军撤离探路。8月7日,红六军团辖十七、十八两个师,总兵力9700余人,红六军团由十七、十八两个师组成,任弼时任中央代表,萧克任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龙云任十八师师长,决定从江西遂川出发西征。出发前,他托人将妻子赵氏(湖南浏阳人)及女儿秘密送回茅坪。
红六军团突围西征后,龙云帅十八师担任前锋和后卫任务。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西进至锦屏县境,沿着新化、隆里开拔,经八瓢、启蒙、韶霭、河口、瑶光,进入剑河县。9月23日在南加渡清水江,向小广、大广进发。26日凌晨,红六军团抵达大广坳。不料尾追的湘桂联军从锦屏县城沿小江抄近道先到大广一带设伏,红六剧团受到阻击。团长萧克发现部队误入敌人伏击圈后,即令龙云率十八师所属的五十二团、五十四团与敌战斗,掩护主力转移。经数小时激战,五十二团突出重围,五十四团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丧亡很大,最后弹尽力绝,团长赵雄和15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红六军团突围之后,经三穗、镇远、台江,急速向黄平行进。龙云率十八师担任后卫。1934年10月4日,红六军团进入瓮安县猴场,准备西渡乌江,中央不批,遂调头向东进入石阡县境。10月7日,红六军团抵达石阡甘溪一带,猝不及防被国民党桂军阻击而冲散,损失严重。军团部命令龙云率十八师由后卫改为前锋,负责开路向镇远一带转移。10月15日,红六军团在石阡北面的板桥遇到敌湘军阻截,不得不连夜往南面的甘溪方向撤退,龙云奉命率十八师师直和五十二团由前锋改为后卫,负责阻击敌人。龙云奉命与敌激战,掩护主力部队南撤。16日早晨,龙云率部完成掩护任务后追赶主力,在关口处再被敌湘军和地方民团近万人追逼和阻击。为了保证主力安全南撤,龙云将敌人引向西面的困牛山。困牛山三面临河,一面是绝壁,敌人把所有路口封锁,轮番进攻,红军战士殊死抵抗,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伤亡很大。傍晚,龙云率250多名战士突围,余下120人继续与敌人战斗,直至弹尽力绝,最后全部跳崖牺牲。由于十八师吸引了大量敌人,使红六军团无强敌追击,得以顺利突围,与红三军会合。
离开困牛山后,龙云率余部250人向南追赶主力,然主力已远去。随后他又率领队伍在石阡、镇远、岑巩交界的大山中与敌人周旋。1934年10月22日、23日先后在镇远的翁庙、寇壁山和岑巩的沙子坳遭国民党黔军金祖典及民团袭击,红军战士大多数被俘,龙云受伤。27日龙云在岑巩县关庄干股田与乡兵顽强战斗,不幸因伤重而被捕。28日晨被押到龙颈坳区公所审问,被已变节的部下指认,区公所甘泰霖将龙云押往岑巩县城,29日县长李林亲自审讯而无果,便即派县保警队将龙云押往镇远交给行营参谋长黄烈候。11月2日黄烈候将龙云和另一名被俘的红军营长肖荣华一起押送贵阳交给省主席王家烈,王将龙云解送长沙交由湖南省主席何键处置。何键将龙云送到江西九江“感化院”,12月转送湖北“反省院”。敌人妄图使龙云受到“感化”而“反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坚定革命信念,始终不被“感化”,更不作“反省”。龙云因伤病叠加未得医治,1935年2月卒于武汉省立医院,年仅33岁。
两个月以后中央红军长征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进入贵州。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师后结成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积极在湘西黔东一带开展活动,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龙云率领的红十八师是红六军团的利剑和坚强后盾。如果没有该师的前后护卫,也许就没有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的成功,至少还要艰难得多。龙云怀着救国救民思想走出清水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理想而浴血奋斗,最后献出宝贵生命。他一生英勇悲壮,艰难凄楚,令人敬佩和感慨。
龙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将领,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积极贯彻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粉碎敌军“围剿”立功;在1934年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探路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冲出敌军重围,成功地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实现中央先遣探路意图,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2015年王宗勋编著出版传记《红军师长龙云》,详述龙云的英雄事迹。2016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四、古迹古建(风景名胜)
黄峭山:黄峭山,又称“皇上山”,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跨锦屏、天柱两县,主峰海拔1029米,山势险峻,山间道路古有“黔山第一险径”之称,它是清代黎平府通往镇远府、省府贵阳的要道,山顶建有白云寺,遗存有青石步道及筑路碑刻等古迹,有姊妹岩、白水洞瀑布等自然景点。黄峭山林木茂密,翠竹葱茏,清泉淙淙。登临山顶极目远眺,视野开阔,景色壮丽,观日出、云海、晚霞。黄哨山是文化名山,历来文人多有讴歌,留下不少诗句和故事。
黄峭山楠竹临海 (彭泽良摄)
龙大道烈士故居: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三间两层悬山式木结构房屋,房屋为优质木料所建,装修精良,现辟有龙大道烈士生平事迹展。1985年,龙大道烈士故居被贵州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大道,侗族,历任代理浙江省委书记、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及自由运动大同盟主席等职,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就义于上海龙华,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 龙大道同志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和革命活动家。
龙大道故居(彭泽良摄)
龙云烈士故居: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徽式建筑,结构严谨,装修精良。2018年,龙云烈士故居被贵州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云,苗族,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历任中央苏区独立师长、红三军团第二十一师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长等职,1934年8月率部随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西征,转战贵州,1934年10月在贵州省岑巩县突围战斗中因伤被俘,1936年2月牺牲于武汉。龙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军事将领。
龙云故居(欧阳广涛摄)
龙昭灵故居:徽式建筑,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主体建筑原为三间两进一天井,前有院落等,现后进不存。故居系祖父龙甲三所建,龙甲三在清咸丰年间组织地方团练抗御天柱姜应芳农民起义军有功,死后获封“武义都尉”和“武功将军”衔,故其宅称名“将军第”。2005年被锦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井:龙泉井开凿于元朝至正年间,距今600余年,井深4米,四方形,四壁用青石板镶嵌,上盖四方亭,井壁被打水人的绳索磨得残缺光亮,缺口达20余公分。井水品质上佳,冬暖夏凉、回味甘甜。
龙泉井(彭泽良摄)
即东山宗祠:即东山,即龙氏宗祠,取名“即东山”,意为“这里就是东山”, 表示不忘来处。龙氏源于湖南省绥宁县东山乡龙氏 “庭公”一脉,其族人先从东山迁锦屏敦寨亮司,明初茅坪一世祖龙便伯从亮司村迁居茅坪。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1970年7月茅坪遭遇特大水灾,祠堂被洪水冲毁,20世纪90年代族人集资重建,为仿徽式砖混建筑。
即东山宗祠(欧阳广涛摄)
武陵堂宗祠:武陵堂与茅坪“即东山宗祠”同属宗支,为“湖南东山”龙氏“庭公”一脉,明初茅坪一世祖龙便伯从锦屏县敦寨亮司迁居茅坪,清朝光绪年间从“即东山”祠分出,另建祠“武陵堂”,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20世纪“文化大革命”部分遭毁损,1980年族人集资修缮,为封火墙围护徽式建筑。
武陵堂宗祠(欧阳广涛摄)
茅坪徽派建筑群:茅坪传统民居建筑为徽派建筑,当地俗称“窨子屋”, 现存18幢清代古民居。民居的基本定式为三间,内部为木构架,四周以高封火墙围护,建筑外观壮丽。房屋门前均开八字门,门框上方是匾额。茅坪徽派建筑装修精美,装饰艺术精湛,是锦屏县古民居的典范之作。
古建窨子屋(彭泽良摄)
黔东南州清水江茅坪木材水运局旧址:黔东南州清水江木材水运局始设于1960年,1985年撤销,旧址占地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此局曾是贵州省最大的森工企业,高峰时有职工2976人,现其遗留的办公楼、招待所、职工宿舍楼、贮材场、出河机铁轨、河上水泥船移动式工作平台、电影院及局大院坝等建筑都基本保存完好,是重要的木商文化遗产。
黔东南清水江茅坪木材水运局旧址(彭泽良摄)
文笔塔: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原为砖木结构,屡有修葺,20世纪60年代毁坏。2008年里人集资重建,砖混结构,高21.8米,七层六角塔,有楼梯上塔顶层观光。
文笔塔近观(彭泽良摄)
茅坪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该馆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位于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上寨,距县城7.5公里,由茅坪典型特色民居“窨子屋”修缮而成,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木质结构,现一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二层陈列古老物件100余件,以“赓续木商诚信和谐精神,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沃土”为总纲,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个主题,按照“五百年木商传奇、两岸笙歌动云霞、钟灵毓秀增气象、俊彦乡贤贻芳声、团结进步谱新篇”五个板块,突出展示了茅坪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交融、民族团结奋斗历史,成为茅坪镇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新阵地。
茅坪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龙锦林摄)
五、民间文化
赛龙舟
茅坪划龙舟比赛始于明代中期。正德九年(1514)端午节,龙志诚、龙志诰、唐文楷、唐文模、杨铨、杨正镕首次发起清水江龙舟赛,此后该活动延续至今。镇上、县里举办龙舟赛,一般在清水江茅坪河段举行。茅坪及沿江其他村寨的都积极组队参赛。镇上举办龙舟赛通常上寨、下寨两支龙舟队,有时阳溪也参加,或者邀请城关和坌处等地队伍应邀参加。龙舟赛都是在端午节开展,2009年5月为加大茅坪香桔品牌的宣传力度,茅坪香桔合作社组织男女龙舟队参加县里在卦治举办的迎国庆“多彩贵州”龙舟赛。2011年茅坪“赛龙舟”被列为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7月,黔东南州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独竹漂比赛在茅坪镇举办。
龙舟赛(茅坪镇党政办供图)
湘黔四十八寨歌节
湘黔四十八寨歌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到九月的传统节日,茅坪古镇是湘黔四十八寨歌节的歌场之一。它是天柱、锦屏与湖南的会同、靖州等县毗连的四十八寨为主的侗、苗方言歌会,是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集会、唱歌和年轻人交友恋爱的传统民族节日,是黔湘边界民族团结和谐的缩影。
农历四月八传统歌会(茅坪镇党政办供图)
宰大溪团坡歌会
宰大溪位于清水江南岸,与茅坪古镇隔江相望,苗、侗族杂居,团坡歌场是湘黔四十八寨歌节的歌场之一,历史久远,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锦屏、天柱、湖南靖州等县的苗、侗族同胞数千人由四面八方会聚而来,以歌会友,场面盛大。
六、资源物产
清水江穿流过境,顺着黄峭山,山清水秀,植被保护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全民饮用山泉水。3个行政村沿江(白市电站库区)两岸而居,依山傍水而立,全镇有大小溪流14条,常年溪流不间断。全镇林地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79%,以杉木林和楠竹林为主,其他珍稀树种较多,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近100余种,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七、产业发展
锦屏红蜜柚:锦屏红蜜柚是蜜柚中的红心蜜柚,也是称三红蜜柚。目前全镇锦屏红蜜柚种植总面积30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215亩、分散社员分片种植85亩。该产业采用“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目前已进入盛产期,年产量20万斤。2021年已荣获国家级绿色产品证书,2023年成功注册“茅坪柚事”商标。
锦屏“三红”蜜柚基地(杨晓海摄)
楠竹脆笋加工:茅坪镇拥有占地约10000亩的楠竹林。2019年引进黔之楠林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的“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开发楠竹脆笋加工产业。楠竹脆笋加工产业可季节性带动300余人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楠竹脆笋加工产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促进了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群众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的多赢局面。
阳溪粑粑:结合市场需求,茅坪镇积极推动“补身”的阳溪粑粑做大做强。通过抖音、电商等网络平台拓宽销路,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2023年,在阳溪村建成农特产品加工厂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产业。
蜂蜜:依托茅坪镇清水江养蜂协会的技术支撑,推进20余户饲养蜜蜂862群,年产蜂蜜10余吨,正宗正味不掺糖,营养价值丰富,着力打造“养脾”的茅坪蜂蜜品牌。
稻花鱼: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综合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利脑”的田鱼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取得的可喜成效,成为全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粮仓的无穷动力。2023年实施稻渔综合种养7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