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锦屏 > 锦屏概况 > 县情概况 > 乡镇介绍 > 钟灵乡
钟灵乡

钟灵乡简介

一、基本情况

钟灵乡位于锦屏县东南部,距县城37 km,东与铜鼓镇、敦寨镇接壤,南与新化乡、隆里乡相连,西与启蒙镇、偶里乡毗邻,北与大同乡交界。国土面积7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1.94 %。全乡辖阳艾村、钟灵村、寨稿村、高寨村、地娄村、贡村村6个行政村,32个自然寨,90个村民小组,3235户12509人,是苗族、侗族聚居之乡。全乡呈带状靠公路沿线而居,G242国道穿境而过,把6个行政村紧密联系在一条发展的快车道上,交通及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钟灵乡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农业和林业是主要的经济产业。近年来,钟灵乡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根本之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茶、香芋、南瓜等产业。

二、历史沿革

据新司杨氏族谱记载,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中林验洞长官司由杨华受领铜印首任长官职,杨华以后,其子孙杨聪隆、杨盛贤相继袭位。明洪武五年(1372)长官司署衙由验洞迁至中林。最后一位长官是杨之英,袭位于咸丰五年(1855),同治初,由于受到张秀眉、姜应芳发动的所谓“苗民侗民起义”的侵扰,长官司制失去了掌控能力。同治十三年(1874),承袭了480多年的蛮夷长官司制颓废。此后,中林、验洞分治。明、清时期,中林、娄江同属黎平府,清末分别设里、甲制。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林、娄江及其所辖村寨又经几次分合,其建制和隶属亦几经变革,时而合并设团防分局或联保,时而分开设乡。民国3年(1914)1月锦屏建县(3月县衙迁王寨),中林灵设团防分局隶属敦寨团防总局,而娄江隶属三江团防总局。15年(1926),改设区、乡建制,中林、娄江分别设乡,中林乡属敦寨(第三)区,而娄江属三江(第一)区。民国31年(1942),中林改为钟灵,与娄江合并建乡,辖7保73甲,属敦寨区。此建制和隶属区域沿至1949年。其间,九郎原属娄江后改属铜坡,平昌原属偶里后改属娄江,八腊原属钟灵后改属偶里,阳艾新寨、大寨、小寨原属隆里后改属钟灵。

三、名人传记

钟灵乡人文鹊起,后秀辈出,不愧为“钟灵毓秀”。明朝景泰年间,赛龙组织苗族人民举旗,抗争封建朝廷,与官军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赛龙壮烈牺牲。乡民人人景仰,世代传颂这位苗族英雄。清代杨泗、杨涛、杨渤、罗士彦、杨凌云、杨学沛、吴师贤、杨寿昌、吴玉环等是文化造诣很深的才子,吴炳光、吴学海、吴慕尧等是勇于改革的进步贤士。乾隆间新司举人杨泗曾到云南昆阳(今昆明)、石屏、顺宁、缅宁等县为官十五年;坪寨罗士彦才学精深,文采横溢,曾为地方公益建设撰写不少碑文;乾隆年间杨凌云创办萃文书院,为苗族人民的教育奠定基础;嘉庆年间地娄举人杨学沛倡导苗族习俗和服饰改革,开启苗乡移风易俗之先河;道光至同治间寨稿举人吴师贤曾在四川荣县为官,造福一方,朝廷诰封,称之“廉明多惠政”。清晚期,吴炳光任过广西幕僚,后来弃职参加革命;吴学海曾受官“四川典史”,较早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参与倡导组织“贵州不缠足会”。清末至民国时期,吴慕尧是贵州西南、南部和东南部独一无二的南社诗人,曾参与妇女不缠足运动,在参加辛亥革命和声讨袁世凯运动中被害;吴玉环是著名的恪守贞操、善工诗联的女秀才;吴德昭、杨孝枝、杨祖亮、吴泽君、杨昌银、杨顺财等20多人曾参加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为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流血、牺牲。

四、古迹古建

(一)大寨寺庙

清朝时寨之前建有三座佛教寺院:老庙(五显威灵庙)、新庙(文昌宫)和观音庙(田坝庵子)。三座寺院呈掎角之势镇守护寨。观音庙在寨北半里路,清末民国初所建,占地约1亩。庙里有观音菩萨雕像,有十八罗汉和九子娘娘塑像。院内花草丛生,四周修筑围墙,寺外林木苍翠,四时佳景宜人。吴师贤之长孙女吴金环原嫁贵阳许家,后因破产而逃回原籍钟灵,出家到此修行,1944年因年迈由家人接回寨稿,1947年病故。1958年~1967年观音寺悉被毁坏,无遗断瓦残垣。1985年村民集资草建一间,内无任何祭祀设施。

(二)寨稿寺庙

寨稿有观音庙堂、五显庙(即吉祥寺)、文昌宫。吉祥寺址在今钟灵中学校园内,初建于乾隆后期。据碑载,原为“阖司”(中林长官司)同建作祭会之用,后殿宇荒陋,嘉庆五年(1800)“涌泉杨先生自京钦点翰林院回籍倡举鼎新”,道光年间整修。据老人回忆,建筑物规模宏大,装饰辉煌,占地约2亩。屋宇共有四进,最前为戏院,四面走水,之后是长5丈宽2丈的天井,再后是殿宇三进,雕塑观音、十八罗汉像。民国时期设乡政府、团防局于此,是当时钟灵治地政治文化的中心。今除了吉祥寺纪念碑尚存,其余全无踪影。文昌宫在五显庙之右前方,原为“振文学馆”和“养正书院”,内供文昌帝君和孔子牌位,有吴师贤撰联“振兴家国靠文化;文化昌明助振兴”,吴炳光撰联“观瞻世间,唯有忠良仁者寿;音信喜重,岂无志士义频来”。民国初年钟灵小学曾办于此。观音庙紧挨文昌宫之右,也是三间两进一天井。内供观音,有“韦陀普贤”、“地藏”等。最后一位守庵者是吴恩成。

(三)小官舟鼓楼

在小官舟寨中,四面倒水,三层,有宝顶,高约8米,第三层放一大鼓,直径90厘米,村中有大事,击鼓而招之。

(四)坪寨凉亭

坪寨凉亭背北面南,结构独特,设计精致,造型美观,结构严谨,是乡内至今保存最好的古建筑。该凉亭全为木质,基础高出路面1米,底面为“回”字正方形,外围长宽各为7.01米。共有16根柱子支撑,内围四根直径分别0.37米、0.36米、0.34米、0.32米,间距均为3.48米;外围有12根,直径略小,与内围四根柱子的距离都是1.76米。16墩鼓形柱磉乃青石打制,比柱脚稍大。凉亭共三层,底层高3.53米,二层高3.12米,三层高2.02米,四面走水。底层没有间壁,是过道和纳凉处所,地面全是鹅卵石铺成的错落有致的花街,中心为古老钱币图案,显得古朴雅致。二、三层的楼板和周围站板全是杉木板装修,从前曾作书房。该亭大约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整个建筑物没用一颗铁钉,全是木榫卯合。至今150年,尚结实牢固,毫不倾斜,可见其建筑工艺精湛。

五、民间文化

钟灵乡男女酷爱唱民歌。乡内民歌从内容上大体分为酒令歌和山歌,从曲调上有娄江片区苗族歌调和钟灵片区客家歌调之别。客家歌调与敦寨、新化相同,音调平直、明快,没有什么装饰音;苗家歌调与偶里和火冲相同,婉转,拖腔长,颤音、波音、下滑音较多,也有一种“四一拍”快节奏歌调。

(一)酒令歌

除白喜外,各种喜事都兴唱酒令歌,妇女们讲到唱酒令哪怕丢“皇工”也要参加唱几首。酒令歌都是民间创作,有的收集成集子代代传唱,不识字的凭心记;有的随机应变,即兴演唱。酒席上常出现多人竞唱、互和互答场面,唱完一首,对方必喝一杯酒。歌词几乎都是七字一句,一首歌四句以上,格律与古诗一样,很讲究韵脚和平仄。歌词长的按四句一个乐段进行反复。

(二)山歌

多在上坡干活、走路、玩山时唱。歌词通常是七字一句;有的歌是长短句混合,最短句3个字,最长句20多个字,叫“连拔句”。一首歌最少四句,多者八句到几十句。歌词很讲究韵脚和平仄。歌词长的按四句一个乐段进行反复。山歌曲调悠扬、婉转,“连拔句”曲调在七字句曲调的基础上自由扩展。娄江人唱山歌,对客家人用汉语唱,对苗家人用苗语唱,对侗家人用侗语唱。

(三)苗家迎亲歌

娄江苗家娶亲歌分为“四部曲”。第一部是拦门对歌,伴娘们盘问客人进屋的理由,关亲客对答,至少唱半个小时才能开门让客人进屋。第二部是吃茶对歌,伴娘盘问吃茶的理由,客人对答后才能入茶席。第三部是唱劝歌、颂歌、古人歌,劝新娘到郎家后怎样做个好媳妇,赞美美好姻缘,讲述古典故事等。第四部是唱离别歌和送别歌,直到娶亲队伍启程返归。2009年贵州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录制“古娄罗”苗家迎亲歌视频光盘一至四集,发行省内外。

六、资源物产

境内以低山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山峦重叠,间有小平坝交错相连。全乡成土母质为高质岩,蕴藏黄金、青石等矿藏;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加之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匹配,给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栖息、繁衍的条件。

锦屏县国土局于1991年11月至1995年10月进行土地详查,绘制航片227张,勾绘图斑4524个,完成权属调查48条。详查结果:钟灵乡国土总面积为134780.6亩(折合8985.373公顷,约为89.85平方公里),土地依赖现状、面积及分布情况如下。

耕地:全乡耕地总面积17518.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是全县耕地面积的6.55%;人均占有耕地1.68亩。耕地中,稻田15780.9亩,占耕90.1%;旱地1737.2亩,占耕9.9%。稻田以冲坝田为主,自流灌溉田占稻田面积的99.8%,“望天水”田占耕地面积的0.16%。稻田中,一年一熟田占69.74%,一年两熟占30.26%;旱地中,一年两熟占74.36%,一年一熟占25.64%。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为2~15度,其中6~15度所占比重较大。

园地:面积615.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6%,其中果园363.7亩,其他园地252.3亩。

林地:面积108906亩,森林覆盖率为80.8%,属于林业资源较丰富的乡。林地中,有林地38792.5亩,占35.62%;灌木林9845亩,占9.04%;疏林地17751.7亩,占16.29%;未成林造林地41526亩,占38.13%;迹地9257亩,占0.85%;苗圃87亩,占0.08%。迹地中包含墓冢占地。从古到今,乡内民俗是人死亡后全部实行土葬,垒成土堆——坟墓,一堆坟墓占地3.5~5.5平方米。最大的坟墓占地达50多平方米。有林地中,用材林31709亩,占81.74%;经济林1443亩,占3.72%;薪炭林4364亩,占11.25%;防护特用林1249亩,占3.22%;竹林27.5亩,占0.07% 。

牧草地:全乡牧草地1250亩,均为天然牧草,占全县牧草面积的1.32% 。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352.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1%。其居民点占地1171.8亩,独立工矿用地33.6亩,特殊用地146.9亩,占12.14%。

水域:占地面积1400.9亩,占总面积的10.4%。其中河流水面1355.5亩,沟渠塘水面10.1亩,滩涂35.3亩。主要河道为钟灵河,其次是干冲溪、八客溪。

交通用地:面积187.6亩,其中县际公路147亩,村间道路40.6亩。

未利用土地:面积3549亩,皆为田坎土坎,占全乡总土地面积的2.63%。

七、产业发展

钟灵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建钟灵乡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积极探索“党支部+联合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香芋南瓜产业1350亩,预计总产量675万斤,总产值可达337万元,带动群众420余户家庭增产增收,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香芋南瓜育苗、种植、销售和农产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显现钟灵香芋南瓜品牌效应,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构建形成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方共赢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