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口乡深处的叠嶂里,蜿蜒的道路如粗粝的麻绳,将散落的村落串成岁月的念珠。那年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末,当我和同事们背着蓝白相间的出诊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谁也未曾想到:这副被山路磨出茧子的肩膀,会成为连接生命与希望的桥梁;而那些浸透汗水的付出,正悄然织就照亮乡村的健康底色。
背起身的不是药箱,是沉甸甸的信任
初到河口乡,卫生院的白墙上还残留着褪色的红漆标语:“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及时送”。可现实是,海拔800米的村落与乡医院之间,横亘着的是重重山峦。78岁的张大爷因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家人用竹床抬着往山下赶,下坡上坡再渡浮桥,整整2个多小时才抵达医院,这样的场景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背吧,咱们学医的,总得把路走出来。”老院长王昌勋的话掷地有声,于是,每个清晨,当第一缕炊烟漫过山顶,几个蓝白身影便沿着露水未干的山路出发。背篓里,听诊器、血压计、便携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随着步伐轻晃,仿佛在谱写山间的生命乐章。培陇村黄大叔记得,我们背着二三十斤重的药箱,在暴雨过后的泥泞里跋涉4小时,只为给他患有高血压的老父亲送上降压药;黄爷爷忘不了,我踩着结冰的山路为他送上降压药的场景,及时降压后,口唇红润,四肢回温后我们暖心服务的场景。
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白大褂,那些被荆棘划破的裤腿,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在这片土地上,医生的后背不是交通工具,而是托举生命的方舟。
雪夜急救:用体温焐热寒夜的生命
2018年腊月廿三,小年的鞭炮声还未响起,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雪便封锁了山路。凌晨五点,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了卫生院里我们值班医师——陈大爷突发急性脑梗,口角歪斜,右侧上下肢活动受限,意识精神不佳,脉搏微弱。
“走!”吴医师抄起急救箱,我顺手将输液加温袋塞进他的白大褂。零下5度的寒夜里,头灯的光束劈开漫天飞雪,脚下的积雪没过脚踝,每一步都能听见“咯吱咯吱”的雪的脆响。3公里的山路,平时走40分钟,那晚我们用了2小时17分钟。当我们到达陈大爷家的木楼时,睫毛已结满冰花,急救箱的锁扣被冻得无法打开,我哆嗦着用体温焐热金属部件,吴医师则跪在地上,为老人做心肺复苏。
“来了...就好...”陈大爷的儿子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住我的袖口,浑浊的泪水砸在我冻得发紫的手背上。当救护车的警笛声穿透雪幕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我们坐在屋檐下啃着冻硬的馒头,看着初升的太阳将雪地染成金色,忽然懂得:有些路,必须用脚步丈量;有些责任,必须用脊梁承担。
“付”出的温度:藏在细节里的医者仁心
在乡村行医,“付”从来不是单向地给予,而是融入日常的春风化雨。72岁的姜奶奶患有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儿女外出务工,无人照料。我们每周都会抬着制氧机、背上血压计,下到河边,摆渡过河再上到坡头,去她屋里测血压,持续给氧,看她用药的情况。有次暴雨突然来了,我们湿淋淋的白大褂下,血压计被紧紧护在胸前,几十斤的制氧机则用塑料袋包着,扛在肩上。
“你们背几个红苕路上饿了得吃。”村里林大爷总是颤巍巍地往我们手里塞温热的红苕,那是他早为我们准备的“心意”。更让我们挂心的是留守孤儿林宝:爷爷奶奶年迈过世,父亲在工地打工时离世,母亲压抑地离开,留下孩子独自寄养在他堂爷爷家生活。我们不仅为他申请了“低保”,还每月按时给他送去营养包。当林宝第一次清晰地喊出“医生哥哥姐姐”时,落日的余晖正穿过卫生室的窗棂,在他红扑扑的小脸上织出金色的网。这些细碎的付出,像春日里的蒲公英,悄悄落在村民心里,终有一天会长成遮风挡雨的绿荫。
山路上的成长:以坚守作答时代之问
如今,卫生院的外墙已重新粉刷,崭新的救护车停在院角,但我们依然习惯背着装满医疗器械、药品的背篓下乡。有人问:“都有车了,还背什么?”可他们不知道,在手机没信号的山里头,在轮椅无法通过的石阶上,在非得要靠渡船渡人过河后还得爬上很远的山坡路里,在老人攥着皱巴巴的零钞不敢伸手的瞬间,那副肩膀承载的,是比医疗器械更温暖的治愈力。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太多感动:老大娘把藏在坛子里舍不得吃的腌肉塞进我们包里;村民自发修整了塌方的山路;就连最顽皮的孩子,远远看见背着背篓的我们,都会蹦跳着喊“背背篓的医生来啦”。更让我们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医生加入我们,他们的背篓里多了便携的检查设备,却也保留着前辈们背着药箱子走过那些岁月的情怀。
站在高坡,看着沟壑纵横、“对面喊得应、见面要半天”的山间村落,那些移动的蓝白色身影,是新时代乡村医疗的注脚。我们以背为桥,横跨的不仅是地理的阻隔,更是城乡医疗资源的鸿沟;我们用爱守护,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健康,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
让光,照亮每一个山坳
暮色四合时,我们背着来时的背篓走在归途。山风掠过杉木林,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极了村民们道别的话语。远处,卫生室的灯次第亮起,那暖黄色的光晕,正穿越山路、越来越高的信号塔,温柔地漫向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
是的,在这片土地上,“背”与“付”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永恒的起点。当我们的后背成为村民眼中的路标,当我们的付出成为岁月里的刻度,便已在天地间,写下了最动人的医者誓言:以我之身,筑桥引光;以我之心,付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