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铜鼓镇以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天然河道禁渔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增强全民参与与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推动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铜鼓镇辖区内的禁渔范围主要是大平江河道、水库、汇入河道的小溪流合作社鱼塘以及农户鱼塘。
一、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铜鼓镇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制定铜鼓镇禁渔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我镇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织镇派出所、学校主要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以及全体干部职工,及时召开了禁渔政策的现场学习会,全面宣传禁渔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方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应知应会知识,要求各村、相关站所按照州、县禁捕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二是广泛宣传。为营造禁渔的强大声势,号召群众建立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铜鼓镇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多渠道开展禁渔政策宣传。线上通过村干微信群、QQ群,“锦屏铜鼓”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高频次宣传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的重大意义。线下通过向各村发放《关于锦屏县天然水域全面禁捕的通告》并张贴到各村路口显眼位置,利用近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帮扶干部以及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和禁渔有关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知晓率。截至目前,禁捕通告共张贴20份,入户宣传100余人次。
三是村民自治。通过召开村级群众大会,完成修改村规民约,将禁止捕鱼有关政策纳入各村村民规约,通过凝聚村民们的共同道德、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实现自我教会作用并形成长期的内在约束力。让有着广泛监督和执行力度的村规民约,变成“村民自治”的“法宝”。
四是严格执法。铜鼓镇派出所执法人员定期在辖区内河道流域开展巡查行动,发现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捕鱼者,将没收渔具,情节严重者,将通过司法程序进行严惩。在村民自治的德化作用外,加强法律的法治教化作用,让每个人心中划上一条法律红线。2020年,铜鼓镇花桥村某村民违法电鱼,已经立案侦查,该人现为取保候审对象。
二、存在困难
一是部分群众出现抵触心理。在各项规定执行后,一些钓鱼爱好者会有心理抵触,觉得失去了业余生活的乐趣,一时难以接受禁渔政策的实行。二是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困难。电鱼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半夜,存在无人监管的漏洞,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处理。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加强基层党员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学法,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禁渔政策,重点加强捕鱼爱好者的宣传教育。加强镇相关站所联合普法活动的开展,利用赶集日向群众做好宣传。
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各村应增设村级巡逻员,加强对鱼塘、河道、合作社鱼塘等重点流域的值班值守,同时,有关执法部门应对持有违法捕鱼工具进行登记没收,从根源对违法捕鱼行为进行制止。
三是加强制度管理力度。用好河长制度,将禁渔政策与巡河制度有效融合,有效整合资源。以推进河长制为抓手,在着力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的同时达到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