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罗丹:藏在诗画里的村庄
字号:
罗丹因金龟绕塘罗列平地而得名,这个名字富有诗意,具有童话故事般的色彩。

这里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人杰地灵,村庄四周的小山丘如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散落,可谓“五星归垣”。罗丹居住地形如一架犁,村庄建在梨头上,梨头摆放在两条“水口”处,属“双水洗梨头”风水。从我国古代风水学说而言:“双水洗梨头,儿孙代代出官侯。”这里不愧为风水宝地。

罗丹寨门口有一古井,边长两米见方,石板围边,四角安宝顶石柱,镶嵌得十分工整。井中游鱼戏石,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古井旁有一石龟,石龟栩栩如生,正伸头向水塘望去……在寨上尚有九个大小不一的石龟,如“九龟骑母”。据罗氏谱载:明永乐年(公元1403年),罗现公先居黎平八舟,因游玩山川,易过其地,见有石龟绕塘,别有一景,俨然遍地金丹罗列平地,更有真龙脉地,水秀沙明,故乐兹土而居之。这里是罗姓先开寨,刘姓稍后,明洪武刘长润从军至湖广五开卫新化所,因有功授罗丹屯军田于钟形坡(罗丹南最高土丘),各领军地,永乐拨军下屯弹压司寨,定居罗丹南对面“刘家榜”,后迁至罗丹寨。自明永乐至今近600年,刘罗二姓在此繁衍了二十多代,相互敬重却互不联姻,据说在战乱年代,刘氏某人被官兵追捕,得罗姓一家相救,刘家乃立感恩碑一块,两姓盟结一姓永不联姻,“刘罗一姓”之习俗沿袭至今。

走进罗丹,置身于世外桃源。

驱车从龙池村委会门口往西行驶至小映寨,眼前豁然开朗,千亩农业大坝映入眼帘,机耕道纵横交错,田连阡陌。一条小溪由西至南在田坝中间缓缓流淌,溪水滋润着这方诗意田园。倘若是春天,放眼望去,油菜花开遍地,金黄一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向远处延伸,菜天相连,美丽极了;倘若是夏天,村口的荷塘,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荷叶托着荷花,有的开放如雪,有的开放如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呈现在你眼前。一阵夏风吹来,水稻的清香与荷花的幽香沁人心脾;倘若是秋天,水稻成熟了,微风过处,稻浪翻滚,让人心旷神怡。行走在田间,稻香混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是秋天在这里展现的又一道奇丽的风景;倘若是冬天,下点小雪,大坝间如同种植了大片棉花,雪白耀眼。

一切美丽的相逢都得感谢最初的机缘,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大自然。

罗丹寨后古树成群,四季常青,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庇护着这个村庄。寨前古树掩映着古井和池塘,古井连接着洗菜池和洗衣池,水池里百十条锦鲤自由自在地游弋,村妇们在此洗菜、捣衣也绝不会打扰到它们的宁静。古树、古井、池塘、凉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村前立有丈许高的青石,青石上雕刻有“罗丹村”字样,沿着池塘的石围栏往外走几米,就进入了罗丹村文化广场,广场边上立有一排木质宣传长廊,长廊展示了村庄的发展史,长廊一直连到村委会办公大楼前。广场周边栽种有各种花草,百姓戏台掩映在花草丛中,逢年过节,村民们在这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此来庆祝节日的快乐。夏天的文化广场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很热闹。白天,有人在广场边上的凉亭里打牌、下棋,有小孩在广场上玩耍,大人们打篮球或羽毛球;晚上,挂在树上的彩灯闪闪烁烁,池塘周边的太阳能路灯亮起,池塘中央的喷泉喷起五颜六色的水雾,给这样的夜晚增添了绚烂的色彩,喷泉喷出的水雾时缓时急地变换着光影造型,一群漂亮的村妇在广场上随着音乐变换着优美的舞姿,此时此景,让人浮想联翩。“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水塘里映照出的霓虹灯光把这里变成了人间天堂。

走进村寨大门,大门正上方悬挂着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贵州省文明村寨”的奖牌。门框上方飞檐翘角,框边雕龙画凤。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路通往各家各户,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远离人世间的纷扰和喧嚣。村民居住的房屋,有的简洁对称突出沉稳,功能的空间划分和位置布局体现了德国式的严谨;有的彰显浪漫与庄重的气质,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尽显雍容华贵;有的装修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同时村寨里还保留有“刘氏宗祠”和“罗氏宗祠”,刘罗两姓大体按街划分,各占一半。寨中还保留有旧时大富人家的土窨子,窨子虽破旧残缺,却古色犹存。

清朝中期,这里兴办私塾,曾出刘金珠、刘国栋、罗应甲、刘汝湘等文人富户。

这里承载着峥嵘岁月,小溪里流淌着千年历史,沿溪而行至田坝头寨尾,有一溶洞,名为“诸葛洞”,岩洞前厅石壁上存有南宋年间书刻的一篇《戒谕文》和张汉英诗三首。这是在黔楚边地记录最早的文献史料,谁也不曾想到这部文献史料是刻在石头上的,开篇记录的就是一场血腥的杀戮。文中记载,这里曾出现过“青烟断野,白骨枕途”的惨状。在南宋景定二年(1261),时任靖州知府的张开国(又名张汉英)曾在诸葛洞的洞壁上勒石刻字,训诫诸葛洞方圆几十里外的诸蛮子孙:弃尔弓弩,毁尔牌甲,卖剑买牛,卖刀买犊,率丁男少壮,从事田亩,男耕女桑,各归圣化,永为良民。毋操刀以仇杀,毋偷牛窃马以生事,毋坐草捉人以徼富,毋抵抗税课以欺官。有一于斯,剿戮无恕。张汉英同时有诗云:“罗细龙池榜密蛮,恃其岩洞逞凶顽。狼烟才举蛮烟净,噍类无遗骨满山。”有史为证,早在760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并遭遇了这场血腥的杀戮。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铮鸣。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守住了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家家户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罗丹村曾是国家重点扶贫村。其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水稻和油菜种植,现在主要靠发展水果产业。该村果树栽培起步早,而且面积大,品种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们都掌握了栽培和管理技术,学会了育苗、嫁接、移栽、防治病虫、剪枝、抹芽、疏果一整套技术。现在全村开发有果园上千亩,主要果品有金秋梨、蜜桔、椪柑、脐橙、杨梅、桃子、李子等。经过近年的发展,村里成立了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了养牛场,土鳖、稻鱼养殖场,建起了生态循环产业园,村寨实施了亮化、硬化、美化、绿化、污水处理等项目,罗丹村实现了华丽的转变,一个崭新的村落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罗丹藕塘梨园成了网红打卡地。三五成群的游客,有自驾游的,亲子游的,从周边县市跑来游玩,这里的梨花实在是太美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的花期很短,开放最美时间只有三五天,变大的梨花颜色更加美丽动人,像刚出浴的美人,娇艳含香,风姿绰约。游客们穿着漂亮的服装徜徉在梨花的海洋里,脸上露出的笑靥如同开放的梨花,她们把一个个美好瞬间录制成短视频,制作成抖音,分享给亲朋好友。

站在藕塘梨园眺望罗丹,优美的村庄,多彩的田园,流动的小溪,突兀的山丘,绿色的林带,将这里装点成了一座诗画长廊,朋友们!来这里游玩吧!无须你远走,这里就能找到诗和远方,并让你享受到一场惬意的田园之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