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铜鼓:丝苗米试种喜获丰收 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在铜鼓大坝上,铜鼓村种养殖合作社种植的丝苗米迎来了丰收,稻香四溢、满目金黄,收割机轰鸣不断,丰收的序曲已悄然奏响。
近日,记者来到铜鼓大坝,只见在骄阳的照射下,稻田里的丝苗米颗粒饱满、迎风摇曳,在收割机的高效作业下,熟透的稻穗被收入存储仓。为了保证丝苗米的口感,稻谷一出田就会立即装车发往加工厂,经过恒温烘干、除杂、砻谷、分离、碾磨、抛光、分级、色选、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后,铜鼓丝苗米就成为做毋米粥、砂锅粥、包粽子、煲仔饭等的上佳材料。
丝苗米是岭南传统优质大米的代名词,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其米粒纤细苗条、晶莹剔透,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丝苗米从“广东”特产到跨越七百多公里落户在铜鼓镇,铜鼓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康就是其中的关键。“去年5月份我来驻村后,看到我们这里有一千多亩的坝区,都是种植像中浙优8号、花香7号这种传统水稻,后来我们在佛山那边找到了一个合作公司,当时我们也品尝了丝苗米确实很香,口感很不错,关键价格也很诱人,经过考察后,那边的公司对我们的生态特别满意,我们就一起合作试种了丝苗米。”黄康介绍道。
在与佛山市福鑫生态农业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后,铜鼓村种养殖合作社今年试种了80余亩、8个品种的丝苗米,在广东、贵州两省农科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下,丝苗米顺利的在海拔300多米的铜鼓大坝上开花结果,为本地带来农业发展新景象。
“通过测产之后,这个丝苗米能够在我们地方达到了401公斤每亩,产量是很不错的,而且通过试验,它抗病力和抗倒伏力都是很好的。这个品种在广东那边种植的话,他们的单季产量是350公斤每亩。”铜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长泽通过数据测算后,对记者说道。
“今年我们合作社主要目的就是测产和选优品种,如果说哪种品种比较好的话,到时候就进行推广,发动农户参与到合作社来一起种植,像平常我们这边的出田谷都是一块一每斤,丝苗米这个品种种出来的话,出田谷价格大概是两块到两块一每斤,能够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还能够带动我们当地的一些劳动力就业增收。”铜鼓村支书徐钟军告诉记者。

为了持续推动铜鼓丝苗米产业发展,作为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省标准化院的工程师,黄康还从打造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带领铜鼓村种养殖合作社实施了《锦屏县铜鼓镇铜鼓村水稻种植及品牌打造项目》,结合铜鼓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注册了“镜笙垣”商标,从商标、专利、版权等多方面着手,为铜鼓村丝苗米作知识产权整体布局。并在东西部协作的牵线搭桥下,丝苗米除了在佛山有了线下销售点,还上线禅城优品小程序“消费帮扶专区”上线售卖。有种植经验、有品牌支撑、有销售渠道,铜鼓村种养殖合作社将继续坚定走丝苗米发展之路,让丝苗米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