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有这样一家企业,自2017年以产业扶贫的方式落户以来,便以蓬勃的发展之势,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辉煌篇章。它就是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际羽坛资深品牌亚狮龙羽毛球的生产企业,不仅在羽毛球产业领域站稳脚跟,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妇女就业的重要力量。因其卓越表现,荣获2024年度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7年初来乍到的贵州亚狮龙,租用回乡创业园5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作为临时过渡厂房,就此开启艰难的创业征程。“那时候,困难一个接着一个。”贵州亚狮龙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胡兵回忆道,“原材料从外地运进来,成本大幅增加,员工大多没有标准化生产经验,连最基础的羽毛分拣都得一点点教。”为解决这些问题,公司从总部抽调12名技术骨干驻场,开展“白加黑”式培训。白天,技术骨干在车间亲自示范操作;晚上,组织员工进行理论学习。几个月下来,大家手上都磨出了茧子,却无一人放弃。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逐步克服困难,生产步入正轨,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自2018年起,公司迎来关键发展期,成功建成集羽毛球生产、体验和观摩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这一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为公司长远发展筑牢根基,更成为锦屏县产业发展的耀眼名片。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引进先进设备,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羽毛球产量和产值逐年攀升。到2024年,公司生产羽毛球497万多打,产值高达4.26亿元,同比增长24.12%,年创税1399万元,年出口1138万美元。正如公司员工常常自豪提及的:“全球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贵州亚狮龙产业园。”这不仅是公司的荣耀,更是全体员工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
贵州亚狮龙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还带动了锦屏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产业链前端,公司与当地养殖农户紧密合作,大力推动鹅养殖产业发展,为羽毛球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以前养鹅主要是卖肉,现在有了亚狮龙,鹅毛价格比鹅肉还高,收入增加了不少。”当地养殖户王阿姨笑着说。在产业链中端,公司专注羽毛球装备制造生产,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在产业链末端,积极探索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径,将羽毛球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举办各类羽毛球赛事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羽毛球爱好者,为锦屏县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目前,公司共有职工652人,其中女性622人,女性占比95.40%。这些女职工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专业技术、企业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成绩斐然,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在这里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特别好。” 今年46岁的女职工徐德群感慨地说。
2024年8月,在企业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公司成立妇女联合会。公司妇联充分发挥“引领、联系、服务”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女职工开展女性互助、家庭互帮、法律宣传、权益保护、纠纷协调等工作。“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女职工更加团结,工作也更有劲头了。”公司妇联负责人介绍道。这些活动不仅凝聚了女性力量,也厚植了企业文化,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为当地教育、扶贫等事业贡献力量,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成为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的一抹巾帼红。
一片羽毛成就一份事业,一群女性点亮一方发展。贵州亚狮龙用八年时光证明,产业振兴的路上,女性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荣获 “三八红旗集体”,是对过去奋斗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担当的期许。当更多当地妇女在这里实现 “家门口就业” 的梦想,当羽毛球产业链持续为乡村注入活力,这家企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产角色,成为锦屏大地上一道融合着产业之光与巾帼之美的独特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