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一体机制”,强化应急指挥链条。围绕应急指挥灵敏、预案详实可行、快速协调联动,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指挥一体机制,应急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应急救援、应急值守,着力强化事前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定县级专项预案38个、部门预案12个、应急保障预案8个。横向强化行业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纵向加强基层应急网格化日常管理,推进乡村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各类突发事件的统一应急、统一协调、统一指挥,推进应急指挥决策科学、处置高效。今年以来,组织森林防火会商12次,启动森林防火Ⅳ级响应2次,发布森林防火橙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8次,有效应对8轮3级以上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天气过程。
夯实“两个保障”,强化应急信息支撑。提升通讯网络保障。坚持“宽带优先,语音保底”通信要求,依托通讯基站,配备乡镇和相关部门卫星电话19部、对讲机200余台,同时,投入资金459.5万元,实现全县115个村(居)应急广播全覆盖,保障全天候、全时段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传输畅通。突出应急装备配备。在强化通讯保障的基础上,配备乡镇无人机15台、应急快反车10辆,并投入145万元,配备乡镇应急救援车辆。初步实现“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的全空间通信合理配置,有效畅通与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异地会商,实现对乡镇进行远程协作指挥。
推进“三化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以县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可视化、场地标准化、值守制度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县、乡、村三级应急处突能力。推进应急调度可视化。县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分布式的视频系统,融合华为视频、政务外网视频和“智慧应急”融合终端,单窗口、多窗口、全屏幕显示调度信息。着眼构建“大应急”体系,连接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基层防灾减灾智能服务终端、森林防火视频监测系统,有效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抓实场所设置标准化。为提升场所应急处置会商功能,按照功能完善、设备齐全、运转高效的要求,设置200余平方米的应急指挥厅、应急值班室等功能室,配备有高清显示大屏、音视频系统、传真机等设备,配置应急电源UPS系统1套、室内监控系统1套、消防警报系统1套,以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安全运转。严格值班值守制度化。按照“统一、直观、清晰、明显”等要求,制定《锦屏县应急指挥中心值守值班工作制度》等11项制度,采取“1+2+2”模式,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要求。对全县153支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台账管理,通过巡查点名、业务培训、应急处置等途径,确保各级值班干部“在岗、在职、在责、在状态”,形成线上线下调度、主动调度、重点调度、闭环调度等一体的值守调度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