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重点聚焦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帮扶落实情况,后续产业配备、就业技能培训落实情况,不断强化东西部协助,不断提升劳务输出服务能力,加大本地就业岗位培育,用好用足劳动力就业服务补贴政策,持续抓好脱贫劳动力防返贫监测各项工作,开展“大走访”“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在实现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和稳住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聚焦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满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生活便利等公共服务需求。以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及黔府发〔2022〕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补齐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
三是加大社区治理。重点聚焦“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扎实做好搬迁群众户籍转移,推动社区逐渐向自治管理转变。
四是加大权益保障。重点聚焦搬迁户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享受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加快推进搬迁群众迁出地“三块地”盘活,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出地和迁入地林业、农业、卫生、教育等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搬迁群众权益,打消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五是加大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持续督促开展每月一次“户户见”大排查,每周一次重点人员“敲门行动”,及时掌握无劳动力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新增低保户、大病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家庭情况,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六是加快社会融入。关注搬迁群众社会、心理和文化融入情况。不断强化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物业费、公共维修资金等问题解决。继续配强教育资源,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有学上。加强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加大帮扶车间和产业基地建设,创造公益性岗位,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继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小区)居民自治机制,社区治安防控机制,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机制,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迁入地,融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