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众因疾病、残疾、失业等原因陷入困境,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乡镇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作为基层执行机构,肩负着确保救助资金精准发放的重要责任。为进一步发挥民政救助重要作用,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新化乡坚持做好“三强化”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乡镇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申请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而做好宣传工作,则是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惠及民生的关键环节。新化乡坚持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积极通过“新化之声”“府城新化.果蔬之乡”微信公众号、线下“敲门行动”、院坝会等方式积极宣传相关政策,通过乡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向乡内网格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群体及时告知各类救助政策,精准掌握政策方针,扩大宣传范围,确保做到应纳尽纳。截至目前,新化乡共纳入低保人员有142户296人,特困供养人员有22户22人,孤儿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人。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确保救助精准率。乡镇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申请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确保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资金精准发放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强多部门联合核查信息,则是实现精准救助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困难群众救助申请针对性,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新化乡印发《新化乡民生保障信息报送责任机制》的通知》(新党政办通〔2024〕28号)文件,明确辖内6个村各设置一名民生信息报送员,规定每月月底由村支书签字核实后由信息员据实报送死亡人员信息,严格落实好信息核实以及临时困难对象救助工作。同时,新化乡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联合新化派出所、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共享数据信息,核实申请人信息,防止虚报冒领。
三是强化服务提升,增强群众获得感。乡镇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申请工作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服务提升,是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为更好地落实上级民生兜底保障政策,新化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即把优化的兄弟乡镇做法引进来,典型经验学进来,办事人员主动走出去,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主动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截至目前,新化乡持证残疾人276人,其中,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共147人,组织人员主动为视力、肢体等一级残疾群体上门服务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