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乡河道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新化乡河道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2-28 09:24 字体:[]



一、基本情况

新化乡河流有1条(亮江河、钟灵河),溪流有7条(龙矮溪、普西溪、洞龙溪、秀涧溪、平阳溪、干溪、归十溪),设置乡级河长2名,副河长9名,村级河长11名,保洁员21名,义务监督员3名。

二、存在问题

(一)垃圾来源复杂且分散。一是部分沿岸村民环保意识差,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如塑料瓶、包装袋、废旧家具等。这些垃圾在河道沿岸上都肉眼可见,想要完全管住和清理干净难度大,就像有些城乡接合的河道边,经常能看到村民把垃圾扔河边,一下雨,垃圾就被冲进河里了。二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农作物秸秆、农药瓶、化肥包装袋等,一些农民为了图方便,将这些垃圾丢弃在田间地头,待到灌溉或者下雨的时候,这些垃圾就随着水流到河道里了。

(二)清理难度大。一是河道地形复杂,很多河道地形崎岖,有的河岸很陡,有的河湾很窄,河床深浅也不一样。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很难进入这些地方进行作业,只能依靠人工对河岸进行清理,效率低下且危险。二是垃圾堆积,河道里的垃圾如果堆的时间长了,垃圾会被水草缠住,或者被泥沙埋一部分,还有可能和河底的礁石等固定物缠在一起,这就让清理工作更麻烦了。特别是那些沉到河底的废旧金属制品、大块的木材,很难打捞上来。

(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河道垃圾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可能职责不太清楚,协调也不顺畅。比如,水利部门负责河道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可能对垃圾治理工作重视不够;环保部门虽然关注环境质量,但对河道垃圾的具体清理工作缺乏直接的管理权力,所以在治理垃圾的时候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二是监管与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向河道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监管存在漏洞,执法力度也不够。一方面,监管人员数量有限,很难对所有河道进行全面以及可持续的监督;另一方面,对违法的人处罚不够严厉,无法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导致不少人还是随意往河里倒垃圾。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乡政府牵头,带动村委会、学校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熟知保护河道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在各村举办爱护河道卫生爱心活动,向村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也可以在学校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二是树立环保典型,表彰和宣传在河道保护方面表现突出的村集体和个人,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河道保护工作中来。

(二)创新清理技术和方法。一是创新适用设备,向其他乡镇汲取经验,向他们咨询所使用的设备,及时购置,并针对复杂河道地形和垃圾特点,置办小型、灵活的垃圾清理设备。二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把无人机、智能监测设备等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对河道垃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可以快速巡查大面积的河道,及时发现垃圾堆积点;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安装在河道关键位置,收集和分析垃圾的流入量、种类等数据,为清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建立由政府牵头,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参与河道垃圾治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河道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比如,水利部门负责提供河道水文信息和水利设施支持,环保部门负责对垃圾治理效果进行环境评估和监督。二是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大对往河道里倒垃圾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增加巡查的次数和范围。同时,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者依法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建立公众举报制度,对举报属实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发动全社会一起监督河道垃圾治理情况。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