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治理更加规范。从原来的垃圾焚烧、填埋等这些污染环境的方式转变成了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强化了城乡统筹,加快建立了治理有序、收运便利、处理达标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2022年5月,县人民政府印发《锦屏县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我县各乡镇全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目前,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但是,由于设备设施的不足,运转经费的欠缺,群众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意识不强等因素,严重影响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推进,成为阻碍全面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进程的障碍。
一、基本情况
新化乡下辖5个行政村(拆并村之前为6个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17个,约有人口1万人。平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2吨。根据人均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约0.3—0.6Kg计算,全乡日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峰值可达3吨—6吨。2023年度,全乡正常使用垃圾清运车两辆,正常使用的垃圾收集箱56个,损坏24个,公益性岗位聘请驾驶员1名。新化乡2023年垃圾治理经费12.6万元,除此之外,加上车辆维修、保险等每年垃圾治理工作经费不低于13.5万元,县级拨付经费4.6万元,很难满足不了当前农村垃圾治理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垃圾清运设备易损坏,增加设备维护维修成本。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实现干湿分离,加上很多垃圾收集箱基本放置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加上垃圾的腐蚀,垃圾收运设施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更换成本高。2023年度,新化乡损坏的垃圾收集箱多达24个,约占总数的1/3。此外,当前垃圾压缩设备对一些垃圾无法压缩,如棉被之类,群众不知情直接扔进垃圾箱,极易导致设备损坏,维修成本高。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制度不健全,收费难,无法满足自身生活垃圾治理经费来源,难以形成“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困难,群众对生活垃圾治理的观念落后,认为垃圾可随便乱丢乱堆,对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很抵触,基层经费来源短缺,全部由财政承担,财政压力大。加上收费标准、收费方式难以确定,群众对收费争议大,难以推行。
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受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备的限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十分缓慢。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流程同步推进的工程,要实现垃圾分类,必须在收集、转运、处理全过程实现分类,否则垃圾分类将毫无价值。由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垃圾分类工作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处置手段,同时缺乏必备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备,只能通过试点建设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逐步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财政预算,使垃圾治理的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的设备,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转运方式的各环节顺畅,有效解决乱堆乱放,清理不及时的问题。
二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运行试点,逐步解决垃圾治理经费短缺的问题。在人口密集的村寨逐步推行收费试点,补充财政预算的不足,在推行试点中不断完善收费制度,采取奖惩结合、积分制等方式促进群众对生活治理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生活垃圾治理逐步步入“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
三是逐步更新垃圾收运方式和设施,提前部署和规划,将生活垃圾治理与垃圾分类同步考虑,稳步推进实现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依然是垃圾治理的最佳选择,要逐步淘汰集装箱式的垃圾收运方式,逐步更新换代垃圾清运车辆,将传统的集中统一收运方式转向点对点的分布式清运方式,增强垃圾收运部署的灵活性,用耐腐蚀的塑胶材料淘汰易腐蚀的铁皮,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轻量化、易集成的收集设施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更好的分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