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粮食增产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粮食增产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2-28 17:25 字体:[]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然而,当前影响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较为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有几点建议。

一、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过快,种粮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种粮农民的收益,但增长幅度十分有限。而同期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粮价增长的正效应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负效应所抵消。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时间已久,先天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标准过低,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葺,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再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造成农田因旱、因涝抛荒面积逐年增大,水利沟渠被严重摧毁,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弱,粮食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受财政投入不足的影响,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弱化,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农业结构调整等推广速度较慢,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不快。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结构失衡、信息不灵、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新技术推广、基层农技培训等服务工作,制约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

随着改革改革的深入,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由于农民种粮获得的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为了增加家庭收入,维持农业生产、家庭人员日常开支、子女教育等支出需要,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有很大一部分外出人员甚至数年不归,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老、妇、幼、病、弱,整体劳动能力和素质都偏低,导致种粮劳力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管理粗放,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5.农民种植规模较少,粮食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

由于农户实行分散经营,受资金、生产规模、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种粮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粮食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同时,农民种粮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商品化的程度不高,制约了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影响了农民受益。

二、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促进粮食产品价格合理上涨,不断增加农民种粮收益;

3.支持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4.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