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彦洞乡救民村,有这样一支队伍,她们守村护寨,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员”,应急救援“救护员”,家庭环境“领跑者”,产业发展“主力军”,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在多重身份中,她们用柔肩扛起责任、用温情呵护乡村,用坚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巾帼担当。
“现在也是森防戒严期,我们做好宣传的同时,每天的巡山、守卡是不能落下的,现在这两天天气又转冷了,我们等会就要组织人去入户,做下群众用火用电方面的消防排查、宣传这些。”为了应对连日来的低温天气,在救民村的妇女儿童之家里,妇女主任、女子义务消防队队长罗艳江对近期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
随后,大家便拿着镰刀向山林里出发,把树林里的枯枝、杂草等清理干净,减少火灾隐患。救民村距离锦屏县城40多公里,全村8个自然寨292户侗族村民、1.5万余亩林地、250余栋木质房屋。村寨依山而建,村民聚寨而居,各个自然寨比较分散,如今留在村里的大多为老人、孩子和中老年妇女,消防安全成为村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筑牢我们村的防火墙,也保障村里的安全和稳定,所以我们在2023年成立女子义务消防队,队伍现在有32人,平均的年龄已经有56岁了。”罗艳江介绍道。
在这支队伍中,62岁的张银元是年纪最长的,然而她却还担负着西月自然寨组长、护林员、女子义务消防员等职务,抬消防机、连接水带、扛水枪扫射.......每一项消防技能她都熟练掌握,走访留守老人、关心关爱儿童,乐观开朗的她也总是走进他们心中,和他们打成一片,谈及为什么年过花甲还坚守一线时,张银元的回答也很简单。
“我就是想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为家乡出一份力,大家都能好好的,不发生事故就好。”面对记者的镜头,张银元不改乐呵呵的笑容,道出了她的初心。
除了守好安全底线,在生产发展中,也处处见到她们的身影,她们积极参与村里发展的锥栗林下套种西瓜、辣椒、薏仁米、稻田养鱼、鹅养殖等特色种植产业,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在侗年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里,她们又化身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为四面八方的来宾们展示侗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她们聚焦农村消防、环境整治、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妇女儿童等方面,积极发挥出最大效能,为救民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年3月,彦洞乡救民村“女子义务消防队”被黔东南州妇联命名为“优秀巾帼集体”,被锦屏县妇联命名为“优秀巾帼集体”。队长罗艳江被锦屏县妇联命名为2024年度“优秀巾帼女性”。
“有她们在,外出务工的人们也就能够放下心来好好工作了,她们为家乡做了很多建设,撑起了家乡的发展。”提起女子义务消防队的成员们,救民村支书罗俊华为她们竖起了大拇指。
她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她力量”的强大,真正撑起了救民村的“半边天”,也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