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锦屏:稻田养蛙 走出产业致富新路子
字号:

近日,记者来到新化乡新化寨村的锦屏县老秧田青蛙养殖中心+养殖基地里,只见绿油油的稻谷连成一片,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响彻田野,呈现出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立体生态种养殖生动景象

80多亩的稻蛙田被丝网分割成多个小方格,工人们正在给青蛙喂食。成群的青蛙在秧苗下“呱呱”地叫着,它们时而稻下游泳,时而上岸吃粮,这就是“稻蛙共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有机结合,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今年在这个老板的带动下养了十亩左右,去年就开始养了,但去年的长势不怎么好,今年我们就自己孵苗,养的密度也大一些,每亩差不多收了两千斤左右,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一点。我现在有经验了,基础设施也完善,明年肯定也要继续养。”新化乡新化寨村村民杨再祥说道。

稻蛙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养殖效果的重要环节,优化养殖技术,才能提高黑斑蛙的成活率和产量。基地的负责人吴廷举告诉记者,由于基地勤于管理,黑斑蛙长势良好,每年都有湖南、重庆那边的老板提前订购。

“我们是第三年在这边养蛙了,养蛙的技术是我在外面学来的,我自己又自学了一点。我们这里这几年亩产应该是在5千斤左右,养蛙主要还是看管理好不好,只要勤于管理,收益基本上不会差的。今年这个蛙还小,都是我们自己孵化的种苗。”锦屏县老秧田青蛙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廷举说道。

蛙护稻,稻养蛙。“稻蛙共作”是一种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青蛙喜阴,爱吃稻田里的虫子,水稻可以为青蛙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青蛙的粪便还能够作为稻田天然的肥料,这样种出来的水稻不需施肥、不打农药,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下一步,新化寨村还将结合实际,以党建引领带动村集体,成立养蛙合作社,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稻+蛙”循环生态种养模式中来,走出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杨秀梅 刘东鸣

通讯员:杨显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