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锦屏:粽叶变“金叶” 振兴添动力
字号:

初夏时节,万物竞发。锦屏县平秋镇石引村的山林间,薄雾如纱,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在粽叶丛中,指尖翻飞间,鲜嫩的叶片便落入篓中。

晨光透过叶隙洒落,漫山粽叶如流动翡翠,叶片露珠折射细碎金光,仿佛大自然馈赠的“绿色珍珠”。罗柳城和姐妹们哼着山歌,手指在叶茎间灵活游走,一掐一拽,动作娴熟流畅。

“现在正是粽叶生长旺季,手法熟练的姐妹一天能摘80多斤,一斤一块钱,多劳多得。”罗柳城直起腰,鬓角的银发沾着草屑,笑容里尽是满足

平秋镇地处清水江畔,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叶片宽长、韧性极佳的优质粽叶。然而长期以来,漫山的粽叶资源因缺乏开发,只能自生自灭,无人问津。

转机出现在2015年,在浙江务工的石引村村民刘荣锋发现,当地粽叶收购价颇高,而家乡的粽叶品质更优,却苦于没有销路。看到商机的他,次年便返乡,牵头成立了锦屏县北侗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种植粽叶。

“我们的粽叶基地有260多亩,今年雨水充足,粽叶长势格外好,年产量预计40多吨,一吨能卖到7000元。”刘荣锋言语间满是自豪,“主要销往浙江、湖南等地,客商几个月前就早早预订了,根本不愁卖,就盼着叶子能长得更快些。”

为让这片“绿色宝藏”真正释放活力,当地政府打出“政策+技术+就业”组合拳: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帮扶资金注入合作社,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管护培训,指导村民科学修剪、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吸纳村民参与采摘、管护等工作,让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每天来粽叶基地干活,赚点收入补贴家用。”62岁的村民刘桂研笑着说,“除了采摘,平时还要除草、施肥、剪枝,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日子充实多了。”

如今,粽叶种植已成为平秋镇的特色产业之一,预计今年粽叶总产量达100多吨,产值70多万元。这片小小的粽叶,正化作“致富叶”,在青山间铺就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王瑞燕  陆琇 李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