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锦屏 > 人文锦屏 > 民族文化
锦屏民俗岁时节庆习俗关于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节、堂皇歌节
字号:
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节 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节就是赶歌场,每年的农历三月的“土王”日举行,地点在青山界上的唱歌坪。每次赶歌场,界上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就互相邀约,一伙伙,一群群,穿起盛装,拿着雨伞,跋山涉水,登上界梁。由于歌场离村寨较远,人们一般要到中午才能登场。在这里,人如潮,歌似海,姑娘和后生们放开嗓子,尽情歌唱。
传说在古时候,青山界古树参天,野兽成群。当时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山种地,捕兽打猎,生活自由。然按古规,在四十八寨内互不通婚,嫁娶都要到很远的村寨。每次迎娶送嫁,姑娘媳妇往来,山高路远不说,还有猛兽吃人,强盗抢劫。因此,人来客往必须有手持大刀长矛的“卫士”护送。后来四十八寨头人商定:允许四十八寨寨与寨之间通婚。方法是定于三月“土王”、“忌戊”天让男女青年上界对歌,自由选择对象。从那以后,每逢这一天,青山界就成了欢乐的世界。赶歌场的人十分踊跃,每年都有四、五千人。歌场主要是赛歌,形式有群唱、对唱或男女合唱。有情歌、盘歌、古歌等等,多以情歌为主。有的通过赛歌选择情侣,若男女双方互相看中,便相邀到偏僻处幽会,互赠信物。最热闹的年份有上万人。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歌场特别热闹,烟、酒、糖及杂货销量甚大,肉案桌都有三、四十张,不远百里而来。2007年,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节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堂皇歌节  堂皇歌节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地点在大同乡章山村堂皇坪。
堂皇歌节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由于无力抗拒自然灾害,庄稼年年欠收,侗苗先人只好召集商议,大家决定在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土王用事这天,不准上山劳动,不动土,不挑水,不做针线活。大家集中来侃古,唱歌娱乐。后因这三个土王日与湘黔周边四十八寨七个歌场时间相同,为了把歌节时间错开,最后决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堂皇歌节”。这天又是吃乌米饭的姊妹节。堂皇歌场列为湘黔边界四十八寨八大歌场的第八歌场。
堂皇歌节这天,来自湘黔四十八寨数千名歌手云集堂皇歌场唱歌,其中以围堂对唱为主。演唱的歌腔以湘黔四十八寨歌腔为主,也有唱苗、侗、汉各地不同歌腔。围堂歌形式有的是男对男,有的是女对女,更多的是男女相对,以说白话为主,间有唱歌。堂皇歌场赶的是白天,太阳偏西了,歌手们陆续退出歌场,湘黔四十八寨路远的歌手,东道主都待客留宿,晚间在酒席上又尽情地唱起酒歌,有的唱至通宵达旦。大同堂皇歌节被列为锦屏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