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锦屏 > 人文锦屏 > 民族文化
锦屏第一文进士--刘宪模
字号:

刘宪模(?一1647),锦屏县新化乡新化所村人,生于明万历年间,他的先祖刘润是湖广五开卫校尉。刘宪模从小天资过人,他的父亲刘启汉很得意,常在亲友面前夸奖刘宪模是光大门楣的栋梁之才。刘宪模成人后,前往永从县(今黎平县永从乡)进入县学读书,因他聪慧好学,老师很器重他。

崇祯六年(1633)刘宪模赴千里之外的贵阳参加乡试,不负众望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以举人功名到北京参加会试,力挫群英,考中第八十七名进士,获殿试第二名。刘宪模荣封榜眼的喜讯传到黎平府,轰动一时。他成为锦屏县史上继吕应阳中武进士之后第二位进士,也是锦屏文进士第一人。

刘宪模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浙江海宁县知县、绍兴府推官等职,官衔正七品。

刘宪模任职在外,思念家乡。《黔诗纪略》收录他的诗作《见雁字有感》,诗里写道——

近月云间月影飞,回文欲寄恨依稀。凭君写着团圆字,为劝征人及早归。

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利用吴三桂借兵之机进入北京。明朝宗室以及很多大臣逃亡南方,先后建立弘光、隆武、永历等政权,占据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但弘光、隆武政权很快被清军扫荡灭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清顺治三年(1646),明朝残余势力推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建立南明永历朝廷。这个时候浙江大部分地方被清军占领,在浙江任职的刘宪模不愿投降清军,从浙江辗转千里远赴肇庆,追随永历帝。

这年底,明朝降将佟养甲、李成栋率领清军攻占广州。永历帝朱由榔先退到广西梧州,又退到桂林,再退到全州。

顺治四年(1647)三月,镇守湖南武冈的总兵官刘承胤上疏迎驾,表示竭力保护永历朝廷安全。4月,朱由榔进驻武冈州,以岷王府为行宫,刘承胤迎驾有功进封武冈侯。5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晋封刘承胤为安国公。同时晋封随行官员,刘宪模表现可嘉,得到永历帝信任,就任奉天府知府。刘宪模在危急存亡之秋,竭力精忠报国。但当时刘承胤借朱由榔挟制朝廷,威福自操,骄横跋扈。刘宪模殚精竭虑,本想在奉天府知府任上有一番作为,无奈处处受刘承胤掣肘,有心无力。刘承胤后来干脆让刘宪模改任辰沅道副使,免得他在眼皮底下碍事。刘宪模一腔报国之心,无处施展。同年八月,孔有德率清军进攻武冈。刘承胤率军出城抵抗,一触即溃,随即向清军投降,并表示愿意献上永历皇帝作进见礼。尚在武冈城中的永历帝得到消息,匆忙出城逃难。刘宪模等部分明朝官员同朝廷失去联络,以为刘承胤降清时朱由榔必定遇害,复国无望,于是悲愤投水自杀以殉国。

刘宪模为国死节。他的侄子捧送他衣冠回到故乡,安葬在新化所西南古顿掌形山。他的墓联云“忠孝两言光史策,甲科一派衍云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刘宪模一介文士,济国于危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心一片,可昭日月,深受乡人景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