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锦屏 > 人文锦屏 > 军屯文化
锦屏县隆里古城古建筑和重要场所的详细介绍
字号:
平水石桥
位于西门外龙溪河畔的石桥是古城最古老的石板桥,修建于明代天顺元年(公元1465年),名为西江平水桥,是由22个桥墩,44块青石板建成,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34年红军曾两次经过隆里都走了这座桥,又被称为“红军桥”,桥身贴水而建,极为精致。
状元亭
在平水石桥一侧,有一座木质小亭,叫状元亭,这是因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为纪念他,状元亭也被称为“怀伯亭”。
状元祠
状元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据史料记载状元祠规模宏大,是当时祭祀历代先贤的场所,可惜于民国时期被毁。2014年,投资310万元,状元祠在原遗址上按原貌规划设计,建设占地1400平方米,建造面积760平方米,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状元祠作为隆里古城重要景观再现,也为汉文化孤岛隆里古城添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祠正壁中供王昌龄画像。整个祠布局精巧,建造古朴而有气势,环境优雅。在状元祠旁边有一棵雪松,那是为了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而栽种的, 故取名为“约翰.杰斯特龙树”。他是隆里生态博馆建设的科学顾问,他热爱隆里文化,尊敬隆里人的风俗习惯,是隆里人民真挚的朋友,2001年他在俄罗斯作科学考察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隆里人栽上这株雪松, 以示纪念,象征这份情谊万古长青。
状元桥
因王昌龄先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第一,隆里人尊称他为“状元”,在隆里有“一院”、“四状元”之说。“一院”是指龙标书院,“四状元”即状元亭、状元祠、状元墓、状元桥,都是隆里人为纪念王昌龄而建的文化古迹,也充分折射出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元桥,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由龙里守御千户所军事首领朱应星主持修建,桥为旧时黎平府八景之一。隆里人十分注重风水,状元桥是隆里水口的重要景观,人们认为它关系到古城的平安和繁荣,通过造景补景的设计,祈盼文运常盛不衰、人才崛起。在状元桥前面的碑林是明清两代官宦文人作的“状元桥碑记”,中间这块立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年代最早,南康府教授王之臣写的碑文,文采飞扬,字体苍劲古朴;左边这块是在隆里有“北开科”之称的王师泰写的“重修状元桥碑记”,立于乾隆12年(1747年);黎平知府陈熙写的“重修状元桥碑记”,立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如今,碑林前四时香火不断,在隆里人的心里,已把王昌龄奉为圣人,四时供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