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部门
  • |
  • 乡镇街道
  • |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锦屏 > 好客锦屏 > 热门景点
锦屏清水江风光
字号:


清水江从锦屏县西面的剑河县流入境,在县内蜿蜒57公里,从县东北部茅坪镇阳溪村流出天柱。2006—2010年,三板溪电站、卦治电站、天柱电站相继建成蓄水,原来滩连着塘、塘连着滩、两岸怪石嶙峋的清水江变成波光粼粼的长湖,真正是“高峡出平湖”。

清水江从剑河进入锦屏地界后,山势稍向两侧退让,江上的天空宽敞了许多。从剑河县南加镇往下四五公里,便来到“一渡两江三上岸”的乌下江口,源于南面黎平县尚重的乌下江在这里汇入清水江。

在清水江和乌下江之间有一座山,如一尊硕大的龙头。半山上坐落的是古苗寨瑶光。瑶光在清水江一带历史最早,明代前朝廷曾在这里设屯驻军。瑶光寨多枫树,三百来户人家掩藏在枫树林间。寨头有一株传说是开寨祖先为测验此地是否可居而倒插成活的大枫树,人们尊之为“神树”,祭祀不绝。因所在地势陡峭的原因,瑶光寨的民房多是吊脚楼。

在瑶光面前水面下一百多米是姚家坪,也是河口乡政府原驻地河口村。姚家坪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巨富“姚百万”姚继周父子斥巨资从河滩上用青石砌起来的,面积3000余平方米,坪子上曾建有9栋雕梁画栋的杉木质豪宅。“姚百万”当时是“清江三富”之一,传说当时从河口沿乌下江上至黎平境内五十多里两岸的山林全为他家所有。

沿江而下过了加池村和四里塘,就到了著名的文斗苗寨。文斗是一个看得见历史的村寨。这里高大参天的古树,古朴通幽的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古吊脚民居,数以万计的契约文书,青苔斑驳的古石碑,会将远道而来的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神秘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有一株银杏树很奇特,树龄逾千年,树高20多米,胸围9米。

文斗往下便是三板溪了。三板溪曾是清水江左岸边的一个小渔村。村边有一条从平秋流下来汇入清水江的小溪,村民在溪上架三块石板作桥梁,“三板溪”一名便由此而得。

从三板溪往下,湖面忽又变得狭窄,两岸青山壁立,就像上海老城区的街道。在这样的“街道”里走约两公里,便是三板溪电站大坝了。高180米的大坝,将相隔800余米的两边高山连接起来。在大坝上看水库,但见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掩映着两岸青山。大坝北岸山湾里是新建的码头,豪华游船、普通铁船、传统小木船在湖湾里进进出出,湖岸上的汽车来来往往,码头上人们上上下下,船笛声、汽车喇叭声、人们的喧闹声终日不停。

三板溪电站大坝下行约4公里,便是八洋河口,八洋河口正对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面掩藏有百多户人家的甘乌村。甘乌村在清代中期曾经是个人烟稠密的村寨,很多人通过做木材买卖发家致富。至今,村里保存有许多石碑,其中有一块刻于民国十年(1921)的《公议条规》碑,是目前清水江流域发现的规定最为具体的近代林业生产管理制度。

甘乌下行1公里多,右岸便是平略集镇。平略集镇后面是一壁陡山,山间树木茂密。这里人视这壁陡山为保障,从来无人上去砍伐。山顶有一巨石,其大如屋,势若下滚,先人担心其滚落坏房伤人,便铸大铁链将石头拴住,如今石和铁链尚在。清水江木材贸易兴起后,平略逐渐成为“山客”汇聚之地和木材停泊口岸。

平略往下有南堆村的大官滩。清江水在这里弯环跌宕,形成著名的险滩——大官滩。相传古时一大官乘船上此滩,因水大滩急,人多船重,船上篙手用力支撑,手攀足撑,汗珠滴石。大官见状,心生恻隐,也登岸加入拉纤行列,“大官滩”因而得名。

大官滩两岸盛产青石,该石材条块长大,易加工,纹路清晰,不生苔锈,不风化,是建筑和生产石碑的上等原料。清乾隆初年,湖南匠人来村脚江边设场开采料石,加工碑等石制品,这里便被称为“打岩塘”。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清水江下游王寨、茅坪、坌处、三门塘乃至湖南洪江等古镇建筑所用石料多出于此。传说打岩塘石料曾运修北京圆明园。1988年江苏淮安修建周恩来纪念馆,其碑材也出自这里。

打岩塘下行约3公里便到了卦治。卦治地处江右岸,是清水江历史上著名的“三江”之一。这里在清代前期是“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处。清水江上游的“苗木”只能下放到这里,不能再往下。下游的“水客”也只能上行到这里,不能再往上。雍正时,卦治文、龙两姓头人与王寨、茅坪两寨头人一道向省申请得开设木行资格,轮流值年“当江”。至光绪时,木材贸易空前繁荣,卦治也一派昌盛。

卦治沿江而下就是锦屏县城,县城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间,清水江和小江,如一对天真的少女,来到这里深情相聚。而亮江则像一个调皮的女孩,从南面小跑而来,但在距离清水江300多米时,忽然笑着扭头跑开。清水江、小江、亮江将整个县城规划为王寨、赤溪坪、排洞、平金四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板块,再由清江大桥、清水江风雨桥、小江口大桥、赤溪坪风雨桥、红星桥等10座桥梁将三江六岸联成一体,构成独特的江城景观。

穿过风雨桥下行,欣赏两岸缘山而建的杉木楼房和江边错落有致的南侗风格的风雨长廊。行约两里,只见江左岸有一座小山延伸下来,形成回环之势,这即是县城的名山回龙山。回龙山背依苍莽连绵杉山,面临滔滔奔流清江。山上古木森森,曲径回环,景色优美,是休闲歇息的好地方。山上建有烈士陵园,与江右岸望楼坡上的文昌塔遥相对应,是县城的一处新文化景观。

回龙山下行不远即是茅坪镇,这是清水江沿岸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木商文化古镇。茅坪的历史与上游的卦治和王寨相似,是古“三江”之一。至今,高墙围护的窨子屋、青石板铺就的街巷、青石料砌成的宅基坎、镶围青石板的古井等都得以完好的保存。

茅坪下行近两公里便是锦屏县清水江的出境处阳溪村。2005年,贵州省考古工作队在村前公路边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挖掘出大批较有价值的石制砍砸器、刮削器等史前时代文物。

离开阳溪后,清水江带着对杉乡锦屏的无限眷恋,默默地向天柱县境流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